女性自慰

女性自慰新闻

大学生出国热,源于文化主体意识缺失?

2004-08-25 14:04 管理员

    8月24日上午在哲学分论坛会场,当代著名的海内外哲学大师们共聚一堂,探讨“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这一论题。

  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做的第一场题为《文化交流与文化主体意识》的报告刚一结束,就引起了会场内热烈的讨论气氛。楼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现在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势不可挡,而中国传统文化却给人一种感觉,就是已经淹没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越来越浅薄。由于基础教育中传统文化内容的稀少,再加上广大传媒铺天盖地的宣传西方文化,因此现在的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了解越来越少,而且在一代代的递减。楼教授认为如果我们放弃自己的文化主体意识,就只能被别国的文化所同化。

  北大哲学系的李四龙老师在点评楼宇烈教授的报告时表示了赞同,同时他也指出自己的观点:对于中国文化主体意识要批判的继承;要树立自己的文化形象,并且要有健全的文化心态。李四龙说城市规划和建筑同样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过现在北京的各种建筑物逐渐了丧失自己的特色。正在建设的国家大剧院和已经停工的“鸟巢”场馆,都是在追逐一种时尚,是文化主体意识虚无的表现,向世界展示的是一个毫无中国特色的形象。

  在谈到健全的文化心态时,李四龙以中国的大学生为例。他说中国的大学生群体是中国最爱国的群体,同时也是最热爱美国的群体,这同样是现在年轻人文化主题意识缺失的表现。来自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的李晨阳教授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同。他认为中国大学生虽然崇尚西方,但却有着强烈的民族情绪。现在的中国留学生低龄化的问题也颇受人关注,李晨阳认为,现在不论是有钱人还是普通民众,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国门,这也是中国人历史、文化使命感的薄弱所造成的。

  来自哈佛大学的杜维明教授提出了要关注文化主题意识和群体批判意识的关系。我们可以向美国学习,但更关键的是学习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杜维明教授说美国州立大学曾兴起一股合并之风,中国的大学也同样如此。不过中国大学却忽视了美国还有很多“精英小大学”,那里的人文、历史和哲学都非常发达。所以对于文化主体意识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内在了解和自我反省。

  除此之外,来自英国、美国、日本、台湾、香港和国内一些知名高校的著名哲学大师们,都纷纷做了精彩的报告。8月25号,还将有5位哲学大师为大家带来蕴涵着哲理与智慧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