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将自己“闷”在家里收看各频道有关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的电视纪录片。这些纪录片又将我拉回了1958年那个令人难忘的秋天。 1958年9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和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同志来哈工大视察。 当时,全国都在搞大炼钢铁,学校、政府机关里有炼钢炉,农村有万亩田。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校工厂化、师生工人化”的方针指引下,当时哈工大39个专业办了42个工厂。邓小平一行参观了哈工大机械制造厂、红色电器厂、电力系统、电子计算机厂、动态模拟装置、土木设计院及工程经济系勤工俭学工厂。 当时我在哈工大电机系所属的避雷器厂任厂长,带领学生们勤工俭学搞粉型避雷器的研究和生产。那时哈工大的避雷器厂的避雷器高压试验室是国内仅有的两家避雷器检验基地之一。 9月15日,当邓小平、李富春在哈工大校长李昌等人的陪同下,一起走进了避雷器厂的小平房。当时小平同志走进来的时候向我挥了挥手,但因为太激动了我只说了句“您好!”连小平同志的手都没有握。当时正在厂里工作的工人和学生们,更是紧张得没敢抬头。 我们的避雷器高压实验室就在一进门的右边第一间,等校领导和小平同志都走进去了,我还站在门口没敢跟进去。后来是李昌校长招呼我进去,并向小平同志介绍说,这就是避雷器厂的厂长强金龙。在参观了哈工大整体的科研情况后,传出了小平同志鼓励工大人“大学应该多搞科研”及“不搞尖端,就是生产一个亿,也不算完成任务”。在那个年代这一席话语就像是一粒“定心丸”,让我和我的同事们又有了继续在科学研究的海洋里拼搏的勇气。 随后,我和同事们一起吃住在工厂,连续奋战在粉型避雷器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当时在世界领先的“磁吹避雷器”,后来应用于三峡发电站系统。 |